1500 万美元起家,2019年买下霍华德·马克斯的橡树资本,传奇机构的三代掌门交接
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的炮台公园城内,有一片商用建筑群——布鲁克菲尔德广场,这里又称世界金融中心,美林集团、美国运通这些大型金融机构,以及道琼斯公司旗下的华尔街日报,都租在这里。 而这片区域的物业权,除了美国运通之外,都隶属于一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枫资产管理(Brookfield)。 相对于这些大名鼎鼎的租户,来自加拿大的博枫显得有些低调。然而,它全球资管行业名气不小。 截至去年底,博枫在全球的管理资产约8000亿美元,是次于黑石集团的另类投资领域的庞然大物。 从伦敦金丝雀码头、柏林重建的波茨坦广场和纽约的摩天大楼,你都能看见博枫资管名下的商业地产。如果追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西格拉姆酒业王朝。 就是这样一家公司,2019 年以约 48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橡树资本管理公司 62% 的股份。 与此同时,霍华德·马克斯也加入了博枫的董事会。 在收购之后,橡树资本依然保持独立运作,原有的管理团队将继续留在公司,且双方的投资业务保持分开。 去年底,博枫资管又将其公司名称从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 更改为 Brookfield Corp.,而资产管理分拆则更名为 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赫赫有名的橡树资本,为何卖身给了这家公司?霍华德·马克斯为什么会同意这笔交易? 翻开博枫过往数十年的篇章,细数它历史长河里发展的点点滴滴,能看到和橡树资本遥相呼应的底层理念。 而对博枫而言,橡树资本也刚好补全了信贷业务这块关键版图。
源于百年前的布朗夫曼家族
博枫资管的历史非常悠久,且发展非常复杂,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布朗夫曼家族。 1898 年,一位犹太裔的俄罗斯烟农,为了逃避当时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被迫带着妻儿远走他乡,移民到了加拿大。 很多年后,他的两个后代——爱德华·布朗夫曼和彼得·布朗夫曼两兄弟以 1500 万美元创建了Edper Investments,并收购了一家公司——Brazilian Traction, Light and Power Company。 这家名字长长的公司同样历史悠久,他们主要在巴西开发水力发电业务和其他公用事业服务,早在1912年就在多伦多注册成立,并实现了上市。 此后,公司两度易名,最终更名为Brascan Limited,并在1997年与两兄弟创立的公司正式合并为EdperBrascan,1 股 Brascan 股份被换成 1.5 股新的 EdperBrascan 股份。 到这里,博枫资管雏形基本出现。 此后公司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收购并购。一直到2000年,公司更名为 Brascan Corporation,并于当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 五年后再次易名为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BAM。 如果说博枫资管的发展是一部收购并购的史书。那么,在这本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必有当年的首席执行官杰克·考克威尔(Jack Cockwell)。 应该说,他奠定了后来博枫资管的某些基因。 27岁那年,考克威尔受雇管理布朗夫曼兄弟的遗产,年纪轻轻就已经声名鹊起。 这位土生土长的南非会计师,从 1970 年代到 1990 年代初期,收购了房地产、林业和采矿业的大量股份,逐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 在最巅峰的1990年,布朗夫曼家族控制着360家公司,这个数字是加拿大政府拥有公司数量的两倍。业务涵盖银行、啤酒、棒球、林业以及矿业等。 不可否认,考克威尔在博枫那段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很少有企业能一直飞黄腾达,正如我们都无法避免周期这只手的力量。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地产行业发生了几件大事。 曾经声名显赫的加拿大地产公司Olympia & York宣布破产,加之当时利率上升,博枫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房地产行业低迷的影响。 那段时间,公司不得不开始出售一些大型资产来去杠杆。 而布朗夫曼家族也是从那时起,逐渐淡出了公司。 这家公司迎来了它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整个 1990 年代后期,博枫开始简化公司结构,并且将投资组合集中在几个重要的投资领域上。 而这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离开博枫的爱德华·布朗夫曼虽然仍然亲自活跃在几家公司,但他已经开始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2005年,爱德华·布朗夫曼去世,享年77岁。 或许冥冥之中,这位公司最初创始人的离去,也恰恰印证了博枫一个时代的结束。 也正是那一年,博枫正式更名为BAM,一个更为现代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博枫的业务包括可再生能源与转型、基础设施、房地产、信贷、私募股权等。 这其中,信贷投资相关业务,正是通过收购橡树资本实现的。 补完这一快拼图后,博枫已经基本涵盖了另类资产的大部分,是当之无愧的另类资产管理巨头。
三代掌门的成功交接
如果说考克威尔一手打造了今天博枫的雏形,那么,真正让博枫业务扩大,成长到今天这个体量的,则是后来接任的CEO——布鲁斯·弗拉特(Bruce Flatt)。 这位CEO 在2002年上任,曾经考克威尔是他的上司,并且相当看好他的表现。 美国911袭击后,弗拉特曾夜以继日地工作,负责世贸中心附近的世界金融中心的灾后修缮,这让他赢得了上司的好感。 正因为得到了公司老一辈领导人的认可,弗拉特才能在36岁时就被提拔为公司CEO。 弗拉特接手的博枫,业务多元化跟当下很有不同。 在正式掌管公司后,弗拉特开始重新定位公司战略,不只是专注于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也开始管理客户的投资,赚取管理费。 曾几何时,博枫的创始两兄弟以1500 万美元起家,最初三十几年都只是管理家族和管理层自己的资金。 因为管理自己的钱,使得博枫可以无视短期的波动,只致力于寻找那些最优质的的资产,然后在较低价格的时候去投资它们。 这让博枫内在的基因和替他人管钱的机构不同。 上任后,弗拉特为博枫制定了一项核心战略,以低于重置成本的价格购买优质的硬资产,再提升其运营效率,辅以长期融资,并赚取回报。 在博枫看来,如果只是为现有业务而竞标,别人总会有更低的资金成本,这不是博枫的优势。 但博枫可以购买那些需要修复和提高运营效率的破产公司,以及不良资产,再去提升他们的效率。 这项战略基本上指导了博枫在二十一世纪对房地产的投资。 他们通常会在地价便宜时去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收购,然后再开发周边领域,包括办公室、公寓、酒店和其他物业用途,最终实现长期的增值。 一个典型案例是,2019年,博枫私有化了一家零售商场的物业业务,在美国主要城市收购了大量的土地进行开发。 博枫当时认为,互联网和实体零售最终将融合为一个交付网络给客户,大零售会变得更好。同时,零售房地产提供了再开发机会。 而在博枫的零售商场组合中,96% 都是长期租赁的,资产非常优质。 博枫在全球各个地区都有投资的资产,他们不会轻易做出一个决定,会花几年的时间去了解某个国家或市场的商业、监管和政治气候,然后才开始行动。 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在进入印度市场7年后,博枫才在那里进行了第一笔交易,足见其目光之长远。 虽然弗拉特为公司制定了整体的战略,但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上,他和下面的人之间保持着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 打开博枫的官网,在管理者介绍的页面,有上百名高管和合伙人,他们分别负责博枫在各个领域的业务,进行投资决策。 这些人拥有充分的自由权,弗拉特并不会强行干涉他们,而是保持一种平等的态度。 他们经常一起研究项目,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如果无法安排面对面会议,就用电话一直保持联系。 博枫资管保险解决方案CEO萨钦·沙阿(Sachin Shah )称:“我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组织,我们可以非常迅速地做出决定,并彼此交换意见,弗拉特创造了这种合作的文化”。 当然,如果他愿意,弗拉特也可以行使最终决定权,但他很少这样做。 相反,他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激励者、联络者、传声筒和战略家。
与橡树资本的“双向奔赴”
到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开篇的那个问题了,橡树为什么选择把自己卖身给博枫?霍华德·马克斯为什么会同意这笔交易? 一手主导收购橡树这笔交易的,正是弗拉特,用他的话说,橡树和博枫的投资理念相近。 当增长放缓或消退时,一些公司境况不佳,博枫通过购买这些企业的债务来获取高额回报,这也是橡树资本的专长。 弗拉特本人同样是一位价值投资者,以逆向投资而闻名,也因此常常被称为“加拿大的巴菲特”。 他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让自己处于这种境地,即该买的时候却不得不卖。 回顾博枫历史的发展,三代管理人之间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初代的爱德华建立起了最初的Edper,考克威尔通过收购整合,形成了一个资管公司的雏形,弗拉特则将博枫发展成如今享誉全球的另类资管公司。 博枫经历了三代人的成功接力,这显然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对于大型资管公司而言,公司管理者的接班和传承,一直是一个大难题。 因为很多资管公司高度依赖于创始人本身,在创始人退隐后,公司能否延续当初的辉煌,是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且越是明星管理人创立的大型机构,越存在这个问题。 但博枫资管却打破了这个难题。 从三代管理人的接棒上,我们看见了一种传承,诸如内部合作信任、长期投资理念这种印刻在公司文化里的东西,将伴随着公司本身的发展而长久存在,它不会因为一个管理人的离开而消失。 正如最开始,爱德华给予了考克威尔充分的信任一样,弗拉特也给了他的合伙人充分的信任,完全不干涉彼此的投资。 而这,对于橡树资本非常重要。 如今,收购了橡树的博枫,也完全没有干涉橡树的运营,橡树依然是原来的团队在管理他们的业务,霍华德·马克斯每个月也依然在给他的客户写信。 而橡树资本过往在信贷领域,尤其是不良资产的投资业务,刚好可以补上博枫缺少的一块版图。 从这点来说,博枫对橡树的收购,更像是一种双向奔赴。 博枫对橡树的收购并没有结束,在 2022 年至 2029 年期间,橡树资本的管理团队可以选择分阶段向博枫资管出售他们在公司的股份。 但弗拉特并不打算将博枫在橡树的股份增加到 100%。 “因为我们希望他们经营业务,我们希望他们留在公司以保留他们的股份。我们的目标是让橡树品牌继续在橡树内部实施这些战略,并以这种方式实现差异化。”他说。 效仿巴菲特芒格的杰出投资人莫尼什·帕伯莱(Mohnish Pabrai),也投资了博枫,去年四季度,他增持了 532016 股博枫的股票,持仓量增加了 295.07%。 作为一个投资管理人,帕伯莱却投资了一家资管公司。 在他看来,博枫管理层一直都有公布五年经营规划,向投资者讲述五年后公司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主要经营指标能到达什么水平。 这个传统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且实际业绩一直都是超出设定的目标。 如果认为管理层现在提供的2027目标是可信的,那博枫会是一项很好的投资。 当然,帕伯莱还说,他一直很喜欢博枫现任CEO弗拉特。 他同样欣赏博枫的基因,认为不同于黑石这类为别人管钱的公司,现在博枫的几百亿,都是当时1500万美元遗产复利增值出来的。 因为这个起源,博枫的思维习惯一直就是长期持有和控制高质量资产,偏好有稳定现金流的生意,所以会去收购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资产、收租商业地产。买资产的时候也并没有想着未来要卖掉。 控制权到了自己手里后,博枫会想各种办法去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和优化资本结构,在不卖出的情况也能实现增值。 显然,博枫一直在以一种长期的视角投资,而不是纯粹地做交易。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能吸引橡树资本的理由。 时至今日,博枫资管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各地投资不同类型的资产。 博枫进入中国的历史始于2014年,如今在加速布局中国新能源、私募股权和基建、房地产等领域。 公司依然在努力寻找不同的机会,并且积极对外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收购橡树正是想把它独立打造成公司的一个精品品牌,原有的博枫则致力于打造成一家更综合、更广泛、规模更大的一个资管集团。 正如弗拉特说的那样:“我们的声誉是,如果你有大笔交易,如果你有困难的交易,去博枫。”
来源 | 聪明投资者
作者 | 慧羊羊
免责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为目的。部分文章转载前未能联系到作者,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